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开拓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委员拿出“金点子”

发布时间:2024-08-01 来源: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北京如何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围绕“以‘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为抓手,开拓首都乡村振兴新局面”这一重点议题,今年以来,市政协组织全国、市、区三级政协委员,联合民主党派和涉农区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协商,并召开专题协商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委员、专家充分协商交流。

  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打造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才貌双全”特色乡村……委员们立足首都市情、农情,围绕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拿出“金点子”,为绘就首都乡村振兴新画卷着墨添彩。

  共识

  农业农村是首都“战略后院”“美丽前院”

  记者注意到,参加此次调研协商的调研组成员兼具专业性和代表性,既有来自中央、市属“三农”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也有在涉农企业和基层单位直接从事“三农”工作的委员。

  调研协商中,委员专家对本市市情、农情达成了共识,认为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北京最大的市情就在于是首都,所有工作都要聚焦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最突出的农情就是“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特殊的市情农情决定了北京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首善标准,树立大局意识,做到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委员们提出,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就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均GDP已达到2.75万美元,逆城市化发展需引起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具有生产供给和应急保障、保育涵养生态、满足市民休闲体验等多重功能,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也是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后院”和“美丽前院”。北京应带头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谋划,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促进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现象

  小村弱村数量较多需优化调整

  2023年,本市启动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遴选确定第一批19个示范村及周边52个提升村。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委员们认为,在两轮“百千工程”推动下,全市梯次推进3000多个具有村庄形态的现状村庄加快振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现代生活条件更加完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委员们也提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还存在问题和短板。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本市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资源在京转化率不高、非农产业培育相对滞后;从乡村规模来看,本市小村弱村数量较多。委员们认为,村庄“小弱散”,造成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效率,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品质,急需进行优化调整。

  委员们认为,要把握首都“三农”工作特点规律,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善治之路。立足首都科技优势,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聚焦共同富裕目标,筹划城市和乡村发展,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城市核心功能向乡村布局建设、疏解转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多措并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建议

  打造新型集体经济“联合舰队”

  市政协联合调研组针对本轮“百千工程”实施及首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浙江、上海等地经验做法,提出了八方面建议,涉及农业中关村建设、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推动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试点、强化乡村规划引领等方面。

  委员们认为,应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建立“区-乡镇-村”集体经济统筹发展机制,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建立新型混合经济利益分配模式,完善先富带后富的综合帮扶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借鉴部分强村公司典型经验,建立健全区级为龙头的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完善“区-乡镇-村”三级集体经济组织体制,打造新型集体经济“联合舰队”。

  还应加大就业创业和家庭经营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鼓励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物业公司、劳务合作社等承接建设及管护工作。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依托,结合土地延包与规模经营试点工作,推动小农户融入产业链,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进一步完善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就业和乡村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

  委员声音

  ■张远:推动创客乡村运营团队进乡村

  “人口外流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之一。”市政协委员、延庆区政协主席张远说。他呼吁,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向乡村流动。

  在乡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比例失调现象突出。张远以延庆区珍珠泉乡为例,15个行政村中有9个村常住人口不及户籍人口的50%,有10个村老龄化比例达50%以上。

  如何吸引人才进村、留村?张远建议,盘活农村土地、生态等资源,建立健全各类激励政策,建立城乡融合社区治理机制,支持城市人才下乡返乡创业。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推动创客乡村运营团队进乡村,构建“专家+创客团队+基地农户”的组团创业机制,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陈立平:北京应建立农业人工智能研究院

  数字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首都农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建议,建立农业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高地。

  “数字新质生产力已初步展示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陈立平说,2022年,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攻关的甘蓝少人化生产技术,在昌平区金太阳农场45亩地进行了实际应用,较传统蔬菜生产节约人工成本50%以上。

  陈立平认为,北京拥有雄厚的数字农业科研实力,应充分利用市农科院优势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打造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农业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引领全国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基地和产业引领阵地。还应打造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形成可用、可学、可复制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促进郊区农业产业数字化提质增效。

  ■吴永常:建设“才貌双全”的首都特色乡村

  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规划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吴永常认为,北京应通过“健体”“铸魂”,建设“才貌双全”的首都特色乡村。

  吴永常说,乡村是北京超大都市和首善之区的稀缺资源, 是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战略腹地。应通过乡村规划设计,挖掘乡村资源,塑造特色风貌,寻找“重塑城乡关系-重定乡村功能-重构乡村价值-重优乡村空间”的突破口。

  如何为乡村“健体”“铸魂”?吴永常建议,挖掘首都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建立全市乡村资源数字沙盘,编制北京农业强市规划,打造乡村产业网状经济以“健体”;充分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和乡村的经济、生态、生活、文化和政治价值等多元价值,探索形成“根在农业,和在人文,美在生态,乐在生活,强在科技”具有北京特色的乡村建设新理念,创新“京华乡韵”特色主题以“铸魂”,以乡村地域综合体为主要单元推动北京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原文链接:https://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zdt/543372116/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制网 td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