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土地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图闻天下 > 正文

我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加速葡萄育种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06 来源: 农科院 作者:佚名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获悉,该所周永锋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葡萄育种的新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育种效率可提高4倍,大幅缩短葡萄育种周期。该研究有望实现葡萄的精准设计育种,加速葡萄品种创新,并为其他多年生作物育种提供方法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1月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周永锋介绍,葡萄是多年生作物,种下一粒葡萄种子,从萌发到结出果实大概需要3年之久。而想要培育出好的葡萄品种,需要的时间更久。直到目前,育种界主要选择的方法仍是杂交育种,这种方法往往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筛选,工作量极大,且由于葡萄基因组高度复杂,杂交后,后代的杂交效果常常并不理想。

进入21世纪以来,育种家提出分子育种——通过分子标记来“设计”性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设计育种,即基于海量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以提高育种效率和精确度。其中,获取全面、准确的作物基因组数据是关键。

为此,周永锋团队自2015年起开始聚焦葡萄设计育种,并于2023年发布了首个葡萄完整参考基因组图谱。随后,该团队又陆续进行测序、组装,构建了目前首个最全面、最准确的葡萄泛基因组。

我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加速葡萄育种新方法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葡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联,周永锋团队从近万份葡萄品种中选取了400多份有代表性的葡萄品种,连续3年对包括果穗大小、果皮颜色等在内的29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构建了葡萄基因型图谱和性状图谱。在此基础上,周永锋团队利用数量遗传学分析,鉴定到148个与农艺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122个位点为首次发现。

面对以上葡萄基因组和性状数据,周永锋团队引入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技术,解析基因型与性状数据间的复杂网络关系,构建了首个葡萄全基因组选择模型。与杂交育种需要根据葡萄成熟后的表型作出判断相比,这种全基因组测序育种模式在葡萄幼苗时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预测其成熟后的性状。结果表明,结合了结构变异信息的多基因评分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高达85%。

通过这一模型,育种家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大量葡萄育种材料的遗传潜力,从而更好地选择优良品种。同时,尽早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幼苗,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和投入,大大提高葡萄的育种效率。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申请国际专利1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法制网 td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